英恒科技 |
2018-07-12 |
工業 |
陸穎鳴 |
0.010 (HKD) |
10.878億 |
19.364億 |
主要業務
主要專注提供用於新能源、車身控制、安全及動力傳動系統的關鍵汽車電子部件解決方案。
最新業績
截至2025年0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49.7百萬元人民幣,同比跌幅 49.1%。 每股基本盈利 0.0457元人民幣。 不派中期股息。 期內,營業額上升 4.6% 至 29.7億元人民幣,毛利率減少 2.4% 至 13.5%。 (公佈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2025年上半年,儘管汽車電子市場整體呈現疲軟的態勢,內卷情況加劇,本集團憑藉在本土汽車電子領域深度布局、創新技術和卓越服務,業務仍穩健增長,展現出非凡韌性和可持續增長潛力,進一步印證並凸顯了集團在汽車電子領域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及前沿地位。集團的銷售收入按以下分類: 新能源-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氫燃料汽車的核心解決方案,包含電控系統和熱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 車身系統-車身系統有關的解決方案 安全系統-安全系統有關的解決方案 動力系統-動力系統有關的解決方案 智駕網聯-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核心解決方案 雲服務器-數據中心╱雲服務器等相關的電子解決方案提供服務及其他-研發服務及其他收入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的整體業績表現穩定。收入總額按年增長約5%至人民幣29.7億元,主要得益於安全系統板塊、動力系統及雲服務器板塊增長帶動。其中,安全系統期內收入增加27%,動力系統板塊增加15%。新能源汽車板塊保持佔集團收入最大比例,為48.5%,車身系統、安全系統板塊以及動力系統各自佔總收入10.6%、15.2%及6.2%。智駕網聯業務收入則和去年相若,佔總收入7.8%。隨著人工智能逐漸滲透日常生活,AI服務器需求持續增長,帶動雲服務器板塊收入按年上升135%,佔集團收入8.6%。此外,在2025年上半年,集團獲得更多的客戶量產專案開發委託以及定點,服務及其他類收入佔收入3.1%。 回顧期內,本集團毛利為人民幣401.0百萬元,毛利率13.5%,較去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主要由於汽車整車廠之間的價格競爭持續,並有加劇的趨勢,擠壓整個行業的毛利空間。因此,集團致力控制成本,除通過提升產量以達致規模化和擴大市場佔有率外,亦通過設計降低系統性成本,以攤分毛利率壓力。與此同時,本集團持續優化研發資源,掌握技術發展方向,創造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加多樣化和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助力快速更新迭代,從而穩固市場領先地位並強化技術優勢。集團維持總研發費用佔收入總額7.4%,總金額為人民幣219.9百萬元。 回顧期內,財務成本方面,財務費用較去年下降5%,主要由於集團在貸款結構上做出調整,提升了人民幣貸款部分,進而減少總體利息支出。 回顧期內,整車廠及其一級供應商繼續是本集團的主要終端客戶,當中包括中國十大知名新能源乘用車品牌。隨著國內自主車企出口加速,海外銷量增速迅速,本集團新增不少海外項目,當中有不少來自頭部企業,包括為日本及歐洲車企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 本集團協助本土整車廠完善他們的產品方案,跟隨國內車企實現全球化布局,進入海外車企供應鏈,助力海外本土化供應鏈落地。年內股東應佔利潤為人民幣49.7百萬元,去年同期為人民幣97.7百萬元,因此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率為1.6%。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獲得新增量產定點項目112個,其中10個項目涉及出口車型或海外客戶項目,定點項目包括底盤和ADAS等重要領域;除國內主要車企外,客戶還拓展至日本、歐洲主要車企及Tier 1,是集團未來增長的有力支撐。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解決方案 2025年上半年集團新能源收入板塊,在電機控制器單元(MCU)、電池管理系統(BMS)、車載充電及PTC等均有增長,新項目獲取勢頭持續保持強勁。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該業務收入和去年同期相若,達到人民幣1,437.8百萬元,佔總收入的48.5%。本集團研發的核心零部件「電機控制器功率磚」在功率密度、集成度和可靠性等關鍵指標上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目前,該產品的量產處於爬坡階段,生產能力正逐步提升。集團將繼續研發更高功率密度的解決方案,包括碳化硅與硅混合的高性價比方案,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從而推動整體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本集團憑藉規模化的高質量交付,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集團將繼續專注於增強技術研發能力和優化產品組合,以滿足汽車廠商對高效而可靠解決方案的需求。通過不斷創新和深化合作,集團致力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並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車身╱安全╱動力系統的解決方案 2025年上半年,車身系統業務收入下降26%,至人民幣314.4百萬元,佔總收入10.6%,主要由於市場內卷,集團對部分低毛利的業務進行了取捨;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則增長15%,佔集團總收入6.2%,商用車整體市場略有成長,對於柴油動力系統的需求穩定; 此外,目前商用車電氣化進程顯著加速,許多國內領先的商用車企業均制定了明確的發展規劃,預計在未來3到5年內,將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的比例。這將有助於本集團在商用車領域發揮技術專長,並實現進一步的業務增長。 安全系統解決方案收入錄得27%增長,佔集團總收入15.2%。受惠於主動懸掛系統(Active Suspension System)在車廠的裝配率從2024年開始持續增加;制動(Braking)及轉向(Steering)應用新項目持續量產,並且單件價格也隨系統功能及複雜度逐步提升。隨著汽車智能化功能的普及,消費者對安全性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集團將加大整車安全系統的研發投入,以發揮和智能駕駛系統解決方案協同效應。 智駕網聯的解決方案 回顧期內,智駕網聯業務收入維持去年同期業務水平,錄得人民幣230.5百萬元,佔總收入7.8%。集團已推出首代支持L3的系統解決方案,並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高性價比,使其適用於更低成本的車型,滿足市場對自動駕駛功能的需求。雖然OEM車廠的裝配率持續上升,但市場高度內卷;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都在逐步從功能需求轉向安全需求,這對於支持消費者需求是其主要推動力。隨著生態系統不斷完善,智駕網聯技術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回顧期內,本集團積極投入開展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征程6相關的解決方案開發,發布基於地平線征程6的前融合感知方案,採用先進的BEV+Transformer技術及前融合方式來強化智駕的感知能力,搭配4D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系統和傳感器融合算法,致力打造高性能、低成本和泛用性超高的智駕感知融合系統。集團正為國內多家整車廠商和系統商開展征程6相關的解決方案開發;同時積極服務海外客戶,提供設計方案和樣機,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 另外,本集團積極投入並深化與地平線之間的合作,正式推出基於征程6E/M平台的新一代系統級域控制器解決方案MADC4.0,該方案深度融合了地平線新一代車載智能計算方案(征程6E/M和英飛凌(Infineon)AURIX TC397多核處理器),支持高速領航自動輔助駕駛(Navigate on Autopilot,「NOA」)、城區NOA、記憶行車和全自動泊車等高階駕駛輔助功能與應用場景。本次推出的域控制器解決方案MADC4.0,是面向L2+高階駕駛輔助系統,專注打造的智能計算平台方案,不論在硬件適配、算法優化、性能效率、還是尋優組合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均展現出非凡的產品力,並可通過剪裁的方式滿足差異化部署與功能開發的需求。 集團將持續加強智駕網聯的研發與創新,提升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力,從而為未來創造更多市場機遇和業績增長空間。 雲服務器相關的解決方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雲服務器相關解決方案日益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2025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增幅達135%至人民幣255.4百萬元,主要增長動力來自於客戶對AI服務的需求,進而推動了對雲服務器的需求。許多客戶加大投入建立私有服務器和私有雲,這在一定程度上積極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增長。本集團將繼續優化內部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強在雲端計算核心技術方面的研發力度。 研發和集團發展 研發是本集團發展戰略的核心環節。隨著全球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及網聯化快速發展,本集團的技術優勢日益凸顯,並將持續助力集團進一步鞏固市場領先地位、拓展市場份額並推動業務增長。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繼續積極優化以不斷提升自身研發實力,保持競爭優勢,積極優化研發團隊和強化項目管理;期內研發費用為人民幣219.9百萬元,較去年同期相若,佔集團收入比例約7.4%。於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共有950名全職研發相關技術人員,佔員工總數70.9%。期內,本集團共擁有394項專利及329項軟件版權,分別較去年年底增加36項及2項。此外,本集團擁有在審的發明專利203項;在審的實用新型專利56項;在審的外觀設計專利8項。綜上,合計在審專利共267項。 為提升可持續發展表現,本集團於2025年持續全面推進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工作。在環境方面,本集團正積極制定溫室氣體(GHG)排放(範疇1和範疇2)及能源消耗的減排目標,這些目標將作為集團長期氣候戰略的基礎,並與行業最佳實踐及監管要求保持一致。同時,集團致力於價值鏈減碳,正在與物流提供商合作,探索一個潛在的試點項目,以推動綠色和可持續出行;在社會方面,本集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安全標準。我們在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節能自主駕駛系統以及AI驅動的安全技術等領域的進展,正在重新定義交通的未來。從提升智能駕駛能力到優化能源效能,並提高安全標準,旨在支持一個更綠色、更安全和更智能的出行生態。本集團在多個ESG評級機構中表現穩健,包括秩鼎(QuantData)(評級:A)、華證指數(評級:BBB)、中誠信綠金(評級:BB)及妙盈科技(MioTech)(評級:BB),反映集團在ESG方面的持續努力。 汽車領域研發進展 2025年2月,本集團與領先的實時嵌入式軟件解決方案開發商eSOL Co., Ltd.(「eSOL」)達成合作,集團汽車電子和軟件解決方案及相關業務中將納入eSOL高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的實時操作系統(RTOS)平台產品、高效的開發工具及其他相關產品。通過這一項策略合作,共同為中國客戶和整車廠提供服務與技術支持,推動中國汽車市場軟件技術創新與應用生態系統構建。 在面向規模交付的配套測試驗證方面,2025年上半年,研發測試需求保持強勁;集團的測試驗證中心持續承接和匹配集團多樣化電控產品測試驗證需求;尤其是功率磚產品測試需求保持快速增長,相關測試技術和設備能力逐步完善。2025年下半年將繼續圍繞功率磚電驅、域控和智能化電控等產品提升測試能力。 在體系建設領域,集團的測試驗證中心在2025年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複審,形成了電磁兼容性(EMC)、電性能、環境可靠性、機械應力和電驅台架類等多種檢測能力。同期已通過了威睿的實驗室審核,後續將獲得更多國內OEM的資質認證和擴項,進一步提升客戶服務的能力和範圍。 期內,本集團在底盤及安全系部分獲得多個項目獎項,解決方案覆蓋了線控轉向(Steering-by-Wire)、空氣懸掛(Air Suspension)和底盤域控制器等。在新能源汽車中,部分底盤電控出現了直接採用高壓供電方案趨勢;集團在高壓電控和功能安全領域具備豐富技術積累,這趨勢進一步凸顯集團在底盤部分的技術優勢,並有助於未來獲得更多的項目,實現進一步業務提升。 2025年上半年,集團南通研發基地已完成第二期的改造專案交付,新增使用面積約3,000平方米,廠房建築總面積達到16,000平方米。同期,集團針對電控產品功率磚建立了完善的設備和環境,其中包括鐳射清洗工作站、鐳射焊接、生產線末端(EOL)測試線和自動化視覺檢測(AVI)工作站等,建立了完整的功率磚產品試製以及小批量交付的能力。 南通研發基地將在2026年服務更多客戶量產車型專案的試製和測試需求,並且將成熟的生產工藝和測試流程向模塊代工廠商(Contract Manufacturers)複製,支撐集團實現2027年逆變磚和功率模塊的百萬規模級交付。集團南通研發基地,將進一步增強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的行業競爭力,支撐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未來穩定的增長。 機器人領域研發進展 在機器人方面,集團立足於對電氣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豐富技術積累和產業化經驗,提前進行了諸多布局;更是通過2023年開始在香港成立的研發中心來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和國際化業務拓展。目前在多模態(Multimodal)感知、融合定位以及關節模組驅動和控制等領域都取得了豐富的研究開發成果。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基於地瓜機器人強大的RDK S100智能計算平台,成功開發了GRC1.0高性能控制器解決方案。該產品專為具身智能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場景設計,具備以下核心優勢: (1)高可靠性系統架構:繼承車規級產品在控制邏輯、安全架構方面的嚴格設計和驗證流程,確保在複雜工業環境和嚴苛工況下的穩定運行(2)強大的實時控制能力:支持雙核心擴展設計,為機器人的「小腦」應用(如實時運動控制、精準交互)提供堅實的軟硬件保障,滿足高動態場景下的同步性需求(3)先進技術融合:融入金脈在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技術融合等關鍵領域的優勢,提升機器人在複雜場景下的環境感知、定位導航與交互精度(4)量產友好設計:遵循「工規級標準」,在研發設計、元器件選型、生產工藝及測試驗證全流程貫徹標準化原則,保障產品的一致性與大規模交付能力GRC1.0控制器的推出,不僅解決了機器人控制器在可靠性和實時性上的核心需求,更通過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顯著降低了機器人廠商的研發門檻和供應鏈管理成本。目前具身智能尚處於產業化的初期,預計未來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機器人相關的解決方案在集團收入中的佔比將保持高速增長。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展望下半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主導力與新興市場活力成為雙引擎。國內市場方面,預計政策及產業鏈的雙重優勢將推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為本集團新能源汽車核心解決方案業務帶來廣闊空間。同時,東南亞和拉美等新興市場的活躍,將給中國車企出海帶來成長空間。歐美市場方面,政策協調與成本控制將是歐美破局關鍵。本集團將堅定技術創新,不斷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投入,為市場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與雲服務器技術的融合,正為提供車身控制、安全系統、動力總成及新能源汽車業務締造顛覆性機遇,本集團將高度重視技術整合,聯合芯片商及雲服務商構建全方位解決方案,加速服務升級轉型,迎接智能化定義硬件時代。 未來隨著包括商用車在內的汽車行業整體發展以及智能化、電動化轉型深入,對安全系統、新能源及動力系統等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集團可以憑藉技術研發實力,開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針對新興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在2025年實現業務企穩回升。 智駕網聯解決方案是本集團長期增長的亮點業務。隨著汽車智能化浪潮湧起,ADAS和智能座艙市場需求日益旺盛。2025年,集團與包括英飛凌、江波龍(Longsys)、羅姆(ROHM)和地平線等在內的眾多半導體合作夥伴共同合作開發相關解決方案已取得一定成果。一方面,隨著駕駛輔助技術從L2向更高級別邁進,本集團有望憑藉前期技術積累和項目經驗,獲取更多車企的智駕項目合作,尤其是在L2+以上駕駛輔助域控制器領域;另一方面,市場對於高等級駕駛輔助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集團今年推出面向L3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的高階智駕域控平台,進一步強化和提升軟硬件系統安全、平台安全和功能安全等安全防禦體系,進一步鞏固在高端市場的業務機會。 在機器人領域,本集團將持續深化與地瓜機器人及汽車產業夥伴的生態協同,深度整合汽車產業的供應鏈資源、嚴苛的品質管控體系以及規模化量產經驗,以汽車電子領域的成熟生態為支點,通過技術共通性挖掘與場景化創新,向市場推出更成熟、更完備的機器人控制器產品,共同推動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加速躍遷,為機器人智能時代的早日到來按下「快進鍵」。 在研發層面,本集團2025年上半年保持高比例研發投入,下半年預計將繼續堅持「輕資產、重研發」方針。對包括南通內的各研發基地研發設施和綜合測試驗證設施不斷完善,將助力提升研發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通過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吸引並培養更多研發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人才保障。 未來,本集團預計新增量產定點項目數量將超過100項,涵蓋以下領域和技術方向: •底盤系統 •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 •電機控制單元(MCU) •電池管理系統(BMS) •熱管理技術,包括PTC加熱和執行器(水泵、風扇等) •車載無線充電單元 •電子電氣架構(EEA) 部分項目和車型將特別針對出口市場或海外客戶需求進行研發,進一步支持集團國際業務拓展。 展望未來,隨著汽車行業的內卷情況將因著工信部相關政策出台得以紓緩,將有助於行業及本集團的利潤率逐步改善。本集團將持續投入研發,鞏固行業領先地位,開拓新業務領域。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加快國際化布局,助力海外本土化供應鏈落地,利用技術優勢,實現長遠可持續增長,為股東創造理想回報。同時將持續完善ESG治理體系,對標行業領先實踐,深化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為利益相關方創造長期、可持續的價值。
資料來源: 英恒科技 (01760) 中期業績公告 |
最後更新 : 2025-09-18
2016 ©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