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8 電訊盈科 - 公司概括
股票名稱 電訊盈科
上市日期 1994-10-18
行業分類 科技
主席 李澤楷
每股面值 0.000 ( )
全部已發行股本 77.411億
市價總值 413.373億
主要業務

該公司的主要業務為投資控股,而該集團的主要業務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亞太地區及世界其他地方提供科技及電訊及相關服務,包括企業方案、個人流動通訊、整體家居方案、健康科技服務、媒體娛樂及其他新業務如會員獎賞計劃及金融服務;並投資及發展系統整合、網絡工程以及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業務。電訊盈科亦在香港透過香港電視娛樂有限公司(「香港電視娛樂」)營運本地免費電視服務。該集團亦透過其於盈科大衍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盈大地產」)的權益,於發展及管理頂級物業及基建項目以及投資頂級物業中擁有權益。

最新業績

截至2025年0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較去年同期 3.45億港元收窄至 3.30億港元。 每股基本虧損 0.0575港元。 派發股息每股 0.0977港元。 期內,營業額上升 6.9% 至 189.2億港元,毛利率減少 2.2% 至 47.3%。 (公佈日期: 2025年08月01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香港電訊

儘管地緣政治局勢動盪、貿易磨擦不斷升級及香港消費支出持續疲弱,香港電訊各項主要業務均展現韌性,並於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錄得穩健的中期業績。此外,AI技術和應用發展一日千里,香港電訊將AI融入業務營運,為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並提升內部業務流程,以深化競爭優勢。我們的網絡架構能夠支援最新以及未來的新興技術,為廣泛AI部署奠定基礎,帶來了香港電訊未來增長的獨特機遇。

期內,由於家居智能連接裝置日益普及,加上數據密集型活動對頻寬的要求不斷提高,市場對我們高頻寬和超低時延光纖服務的需求保持強勁,帶動寬頻收益增長百分之三。截至2025年6月底,我們的光纖入屋(「fibre-to-the-home」,「FTTH」)連接達到105.5萬條,較上一年增長百分之三,佔我們消費市場寬頻線路百分之七十一。企業業務亦錄得強勁增長,本地數據收益按年增長百分之十一,源於我們一直協助企業客戶更新他們的技術堆疊,以用作AI部署及供應鏈管理。於今年首六個月,HKT Enterprise Solutions團隊獲得新項目訂單總值逾港幣22億元,並將於六至十二個月內交付,推動未來的收益。Now TV憑藉其多元化且引人入勝的內容組合,鞏固其作為香港領先綜合內容平台的地位,已安裝收費電視用戶基礎總數從去年的143萬增至144.8萬。因此,本地電訊服務收益增長百分之五至港幣87.14億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國際電訊服務收益增長百分之一至港幣38.13億元,主要受數據收益增加及市場對我們的Console Connect軟件定義雲端互連平台服務的需求上升所帶動。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流動通訊業務收益增長百分之五至港幣52億元。流動通訊服務收益增長百分之五至港幣41.89億元,主要受漫遊服務維持增長、後付客戶基礎持續擴大、流動通訊批發收益增加、以及對採用5G及物聯網(「IoT」)技術的企業解決方案的需求上升所推動。隨著國際旅遊全面復蘇,漫遊總收益按年增長百分之七,其中個人出境漫遊收益按年增長百分之十一,已達到疫情前水平的百分之一百四十一。截至2025年6月底,5G客戶人數進一步增加至189.4萬名,佔我們流動通訊後付客戶總數超過百分之五十四。儘管消費氣氛疲弱,但配備初始AI功能的新款手機推動銷售,帶動流動通訊產品銷售同樣上升至港幣10.11億元。

香港電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總收益增加百分之四至港幣173.22億元,總收益(未計流動通訊產品銷售)亦上升百分之四至港幣163.11億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營運成本節省百分之四至港幣19.21億元,反映香港電訊透過AI應用重塑工作流程,持續致力精簡業務架構、優化人力資源及完善網絡及資訊技術平台。

由於電訊服務及流動通訊服務收益增長以及營運效益進一步提升,香港電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EBITDA總計按年上升超過百分之三至港幣63.80億元,去年同期為港幣61.68億元。期內整體EBITDA邊際利潤穩定於百分之三十七,未計流動通訊產品銷售之EBITDA總計亦增加百分之三至港幣63.77億元,邊際利潤為百分之三十九。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股份合訂單位持有人應佔溢利為港幣20.7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四。每個股份合訂單位基本盈利為港幣27.32分。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香港電訊經調整資金流由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港幣24.95億元,增加百分之三至港幣25.62億元。每個股份合訂單位的經調整資金流為港幣33.80分。

香港電訊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宣派中期分派每個股份合訂單位港幣33.80分。

有關香港電訊業績的更多資料,包括香港電訊EBITDA及香港電訊經調整資金流對賬的詳細情況,以及香港電訊EBITDA及除所得稅前溢利對賬的詳細情況,請參香港電訊於2025年7月31日公佈的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

OTT業務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OTT業務收益顯著上升百分之十至港幣11.94億元,主要來自我們領先的視像串流服務Viu的貢獻,佔OTT業務收益近百分之九十。由於Viu致力製作引人入勝的內容以加強與觀眾互動、拓展訂購用戶基礎,以及透過推出高端訂購計劃在多個市場進行價格調整,Viu的訂購及廣告收益顯著上升百分之二十七。由於關鍵內容安排在下半年推出,分銷與活動收益於上半年較為疲弱,抵銷了部分增長。

我們OTT業務的核心策略重點是拓展我們悉心策劃的內容組合及提升觀眾體驗。我們利用對觀眾的分析及市場見解,致力完善節目內容,以迎合觀眾不斷變化的喜好及推動盈利增長。

期內,Viu增添近150部新作品,其中包括多部同步播映的劇集,讓我們的觀眾能夠立即觀看這些節目。除了增加廣受歡迎的韓國作品,我們亦因應華語劇集在區內各個市場日益受歡迎,將此類劇集的數量加倍。我們的Viu Original製作持續吸引各地觀眾,《Sugar Daddy》及《Biddah》等節目在多個市場均高踞排行榜前列位置。首六個月的強勁勢頭不但推動觀眾參與度,亦提高觀眾對已安排在下半年推出的王牌作品的需求。由李帝勳主演的重頭劇集《模範的士3》回歸,以及宋仲基重返電視螢幕的首個演出《我的青春》,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訂購、廣告及內容分銷收益。

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我們在合作夥伴關係方面的優勢。我們持續探索新的合作與機會,以擴大我們在區內的覆蓋。期內,我們加深與各地電訊營運商作為分銷夥伴的合作,如泰國的AIS和True、中東的STC以及南非的Vodacom,並與菲律賓當地一家多平台媒體公司Cignal建立了新的合作夥伴關係。同時,我們擴大與印尼Telkomsel的合作,將範圍擴展至聯合內容創作,讓我們可以優化資源分配及增加內容的曝光率。

因此,截至6月底的付費用戶(不包括緬甸)達到1,380萬名,按年增長百分之十九,其中在泰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的增長尤為顯著。

我們亦一直擴大提升廣告業務變現的機遇。去年推出的聯網電視廣告點播(「AVOD」)模式持續取得成效,讓廣告商能夠接觸大眾富裕群體,並鞏固Viu作為優質廣告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定位。

受惠於已優化的內容供應及業務規模擴大,OTT業務的EBITDA大幅增長百分之五十一至港幣3.46億元,邊際利潤由百分之二十一上升至百分之二十九。隨著我們策略性擴展OTT業務及審慎策劃內容組合,我們相信我們正朝著實現正現金流的方向前進。

免費電視及相關業務

於2025年上半年,免費電視及相關業務錄得收益港幣3.43億元。收益較低主要是因為演唱會和活動的時間安排與前一年不同。儘管香港消費疲弱,我們的廣告收益仍維持穩定。

期內,我們持續為旗下近70位藝人提供發展機會,並拓展他們在香港以外市場的曝光率。透過與Coldplay、Sunmi、及Karencici等國際藝人合作以及參與獲獎的國際級製作,我們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全球影響力。下半年,我們將增加現場演出,並推出10個陣容強大的演唱會系列,當中不少演唱會受熱烈追捧並已加開場次。這些廣受歡迎的現場活動預計將帶動收益增長、提升品牌知名度,並加深我們與粉絲的聯繫。

我們在香港的免費電視頻道ViuTV持續提供針對較年輕觀眾的優質內容,以提升觀眾參與度。

期內,我們的數碼會員人數增長超過百分之四至330萬人,觀看時間亦上升超過百分之四。我們的部分原創作品,包括《三命》及《麻甩媽咪》受到觀眾與評論家的一致好評。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EBITDA下跌至港幣4,700萬元,邊際利潤為百分之十四,與活動相關的收益推遲相符。隨著已安排於下半年舉辦陣容強大的演唱會和活動,我們預期免費電視及相關業務的財務表現將會回升。

其他業務

其他業務主要包括餘下的資訊科技企業方案業務及企業支援服務。期內收益由去年港幣3.73億元增長至港幣7.43億元,符合資訊科技企業方案項目的進度里程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EBITDA成本為港幣3.64億元,去年同期為港幣3.09億元。



資料來源: 電訊盈科 (00008) 中期業績公告
最後更新 : 2025-09-18
2016 ©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