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68 信義光能 - 公司概括
股票名稱 信義光能
上市日期 2013-12-12
行業分類 工業
主席 李賢義
每股面值 0.100 (HKD)
全部已發行股本 90.784億
市價總值 267.814億
主要業務

主要從事(i)從事生產及銷售太陽能玻璃產品及(ii)發展及營運太陽能發電場。

最新業績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10.1億元人民幣,同比跌幅 73.8%。 每股基本盈利 0.1127元人民幣。 不派末期股息。 期內,營業額下跌 9.3% 至 219.2億元人民幣,毛利率減少 10.9% 至 15.8%。 (公佈日期: 2025年02月28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全球光伏裝機量繼續穩健增長

經過兩年的快速增長,二零二四年全球光伏裝機量繼續穩步增加,但增速低於二零二三年。除印度的增長率明顯高於上一年外,其他主要太陽能經濟體的增長勢頭均有所放緩。歐洲聯盟(「歐盟」)中的主要市場,包括西班牙、波蘭和荷蘭,都出現了裝機量萎縮的情況,導致歐盟全年的整體光伏裝機量僅略有增長。雖然中國光伏裝機量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但與二零二三年的高增長率相比,二零二四年的增長率有所下降。

貿易壁壘、較高的利率環境、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複雜的地緣政治及經濟關係為中國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帶來各種挑戰及不確定性。因此,與於二零二三年前所未有的擴張相比,二零二四年全球光伏裝機量的增長率有所放緩。

鑒於光伏系統變得更加經濟,全球光伏裝機量持續呈多元化發展。除了中國、美國、印度、德國及巴西等傳統的主要光伏市場外,中東和非洲國家等一些新興市場近年的光伏發展亦見迅速。每年新增光伏裝機量超過1吉瓦(「吉瓦」)的國家亦不斷增加。光伏發電正從邊緣能源過渡到各國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化石能源及非化石能源相比,太陽能發電的競爭力十分突出,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光伏裝機量進一步增長需解決電網容量及限電問題

二零二四年為中國連續第二年佔全球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根據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局」)發佈的統計數據,二零二四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同比增長28.3%至277.57吉瓦,而大型地面集中式項目佔159.39吉瓦,同比增長32.8%,分佈式發電項目佔118.18吉瓦,同比增長22.7%。

儘管中國全年光伏裝機量仍維持高位,惟電網容量及限電問題繼續成為主要不利因素。若干地區電力消納及調峰問題逐步顯現,導致限電頻率及規模上升。由於銷量及電價的不確定性,加上土地政策收緊及土地成本上升,許多太陽能項目投資者均推遲或減少投資金額,從而限制了下游裝機的需求增長。

優化電網結構、有效利用儲能設施、加快電力市場改革及改善市場機制,均為提高太陽能利用率及促進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於二零二四年初發布《關於新形勢下配電網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安全、高效、清潔、低碳、靈活、智慧化的新型配電網。一旦相關措施獲各政府部門及其他機構落實,相信有利太陽能的長遠發展、提升電網容量、增加光伏發電未來發展機遇,以及促進太陽能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供需失衡導致太陽能行業產品價格大幅下跌

二零二四年,太陽能行業發展競爭加劇、供需失衡、組件價格下降、行業參與者整合及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近年光伏市場的快速增長導致太陽能產業鏈各環節的產能大幅增加。及至二零二四年,下游裝機的快速擴張停止,需求增長回歸至正常水平。然而,行業供給未能及時調整,導致產能持續增加。因此,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周期性調整,導致供需失衡,亦導致組件價格大幅下降。太陽能產業鏈內大多數環節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許多公司正遭受虧損及財務困難。效率較低的公司開始減產甚至停止運營,引發一波行業整合、兼併及收購的浪潮。

為應對行業普遍存在的虧損現象,防止「內耗」及惡性競爭,企業代表及行業協會進行了廣泛討論,以加強行業自律。其重點乃通過促進落後和低效產能的淡出,推動技術創新,加強改進行業標準,優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監管機構亦加強與行業協會及企業的溝通,以支持有關舉措。光伏行業的產能整合和調整正在進行中。

除此之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亦影響了行業的發展。二零二四年,一些國家對進口光伏產品徵收或威脅徵收額外關稅。然而,該等額外關稅對本集團太陽能玻璃業務的總體影響預期屬短期且相對較小。首先,倘額外關稅僅適用於光伏組件,本集團可根據組件產能實際所在地調整太陽能玻璃的銷售目的地。其次,倘關稅專門針對太陽能玻璃產品,則本集團於中國及海外的生產設施可使其能靈活應對各國客戶的需求。

及時調整太陽能玻璃產能以應對市場變化

二零二四年,太陽能玻璃行業與太陽能價值鏈其他環節一樣,亦面臨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毛利率下降的挑戰。隨著行業整合及改善,包括關閉生產線、延緩新增產能釋放、減少現有生產設施的產出,行業產能逐漸得到調整。二零二四年下半年的停產及產能削減不僅完全抵銷上半年的產能增加,亦使行業整體產能降至年初水平以下的水平。

為應對市場變化,本集團不斷加強風險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各項措施,調整存貨水平,致力維持產銷平衡。本集團亦已並密切監察應收貿易款項的收回風險。同時,本集團迅速調整其太陽能玻璃產能。二零二四年,實際投產的新生產線數量由原計劃的六條線(日熔量6,400噸)減少至四條線(日熔量4,400噸)。此外,在產產能亦由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27,000噸╱日減少至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23,200噸╱日。這些調整使本集團能夠重新分配資源,發揮技術及成本優勢,增強整體競爭力,有效應對市場波動。

儘管二零二四年市場環境複雜且競爭日益激烈,本集團的太陽能玻璃業務仍實現銷售量(以噸計)同比增長9.6%。然而,該業務分部的收益及毛利(不包括物業、廠房及設備(「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減值虧損)與二零二三年相比分別下降11.9%及60.5%,主要由於太陽能玻璃產品的平均售價同比大幅下降,尤其是在下半年。平均售價下降,以及若干太陽能玻璃生產設施的減值撥備及存貨撇減均為本集團二零二四年太陽能玻璃業務溢利貢獻減少的主要原因。

太陽能發電場業務穩步增長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完成兩個總容量合共為300兆瓦(「兆瓦」)的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的併網,而下半年並無其他項目竣工。這主要是由於部分地區限電趨勢加劇,以及強制儲能、市場化電力交易要求增加,預期投資回報不確定性加大。因此,本集團二零二四年下半年放緩新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建設速度,惟仍積極尋找潛在項目及開展前期可行性研究。

於二零二四年,隨著併網容量持續增加,本集團的太陽能發電場業務穩步增長。本集團非全資附屬公司信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信義能源」)及其附屬公司佔發電收益的80.5%,而本公司其他全資附屬公司則佔餘下的19.5%。就出售太陽能發電場項目而言,二零二四年本集團完成出售總容量為86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予信義能源。該等交易按照本集團(作為太陽能發電場開發展商)及信義能源(作為經營商)之間的業務劃分進行,有助更快補充部署項目開發所需的營運資金。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的累計核准併網容量為6,244兆瓦,其中5,841兆瓦為大型地面集中式項目,403兆瓦為供本集團自用或售予電網的分佈式發電項目。就所有權而言,容量為4,555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乃透過信義能源持有;容量為1,589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乃透過本公司若干全資附屬公司持有。一個容量為1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由本集團擁有50%權益的一家實體持有。

拓展融資渠道,優化銀行融資,增強財務流動性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下旬,本公司向中國的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註冊擬發行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的債務融資工具(「熊貓債券」)。具體條款尚待確定,且熊貓債券可能於註冊獲接納後兩年內分多個批次發行。建議發行熊貓債券可為本集團提供額外融資來源,從而優化本集團的資本結構。此外,由於本集團的大部分資產、業務及收益均以人民幣計價,熊貓債券還可作為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自然對沖工具,從而降低本集團面臨的外匯相關風險。截至本公告日期,本集團尚未收到發行熊貓債券的批准。

於二零二四年,本集團利用人民幣借貸利率低於港元或美元的優勢,繼續以人民幣銀行貸款對港元銀行貸款進行再融資。因此,人民幣銀行貸款佔比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33.8%增加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84.3%。此外,長期銀行貸款比例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34.5%上升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47.2%,有助提高財務流動性。

由於港元貸款利率持續高企,先前由本公司的香港附屬公司向其中國附屬公司提供的部分以人民幣計值的資本貸款於二零二四年終止,以償還香港銀行貸款。這一內部資金調配沒有影響本集團綜合資產淨值;然而,先前記入綜合資產負債表外匯儲備中的相關匯兌虧損人民幣240.2百萬元已被重新分類至綜合收益表,從而影響本集團二零二四年的純利。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附屬公司向中國附屬公司提供的以人民幣計值資本貸款金額的尚未償還金額為人民幣2,955.3百萬元。相應的匯兌虧損人民幣341.3百萬元已計入外匯儲備。往後,與該等尚未償還人民幣資本貸款相關的外幣匯兌差額將繼續記入外匯儲備中,並在貸款終止時重新分類至綜合收益表中。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憑藉成本優勢及持續的技術進步,太陽能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及化石燃料相比,保持著明顯的競爭優勢。工業生產及日常用電、電動車的應用增加、人工智能的進步及數據中心的運作將促增加用電。將太陽能發電與儲能技術和智能電網相結合可有效地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支持可持續發展。

太陽能行業尚未克服挑戰,太陽能產業鏈所有環節的產品價格下降,低於許多公司的成本。減少產能以應對供需失衡、穩定市場價格及提高整體盈利能力是行業共識及當務之急。然而,太陽能產業鏈不同分部的情況各異令產能調整的時間表變得不確定。有關調整是否會通過市場機制、關閉過剩產能,或是限價限產等自律措施實行仍有待觀察。

目前,太陽能玻璃行業的發展仍受到供需失衡和激烈競爭的窒礙。此外,由於第一季度通常是太陽能裝機的淡季,預計本集團的業務環境於短期內仍具挑戰性。然而,隨著行業產能調整的實施,或會出現新的景況。由於能源消耗和排放限制,以及產能置換政策和措施的實施,太陽能玻璃行業的產能增加受到制約。更令人鼓舞的是,行業產能於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已減少,以應對市場狀況。這發展預期持續至二零二五年年初,逐步縮小與供需平衡點之間的差距。

本集團的太陽能玻璃產能規劃取決於全球光伏裝機需求的變化、太陽能產業鏈的發展及自身發展策略。截至二零二四年年底,本集團太陽能玻璃日熔量總計32,200噸,其中23,200噸為在產產能,4,000噸為本集團主要計劃於二零二五年按市場情況開始運作的產能,以及5,000噸為待進一步安排的產能。在新的生產基地方面,印尼現有兩條太陽能玻璃生產線正在建設,預期於二零二六年第一季度投產,同時,位於中國雲南省及江西省的新生產基地的開發已告暫停。本集團將繼續為中國及海外新產能尋找其他合適地點,並依據市場趨勢調整新產能的建設時間及投產計劃。

這一輪行業週期調整範圍及影響前所未有。本集團將繼續採取審慎的業務管理方式,密切監控財務風險,控制成本和資本開支,並加強效率提升措施,以增強競爭優勢。落後產能的逐步淡出標誌著太陽能玻璃行業將迎來更加穩定和健康的發展。

作為行業的領先企業,本集團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及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組合,贏得更多客戶認可及支持,為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對於太陽能發電場業務,本集團將秉持重視質量的原則,在評估新投資時充分考慮投資回報率。然而,強制性儲能和市場化售電要求的增加,以及土地供應限制和電網連接問題給項目投資回報帶來不確定性。為此,本集團尚未制訂二零二五年的新併網容量目標。

本集團位於中國雲南省的多晶硅生產設施的建設已大致完成,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目前,本集團並無擴大其多晶硅產能的計劃。任何未來多晶硅投資計劃均須待現有產能成功投產後,並因應當時市場狀況及本集團的整體業務發展策略而予以考慮。

全球向綠色能源轉型將繼續增加太陽能的使用。儘管難以估計光伏行業的調整和整合需要多長時間,但董事會對光伏行業的長遠前景及本集團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本集團將繼續秉持「引領綠色新能源」的企業願景,推動太陽能玻璃與太陽能發電場業務並行、可持續及高質量發展,為其股東創造長期經濟價值。

資料來源: 信義光能 (00968) 全年業績公告
最後更新 : 2025-07-11
2016 ©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不得轉載。